第(2/3)页 这名将军负责把守城门,他偷偷派出亲信求见中行吴,表示愿里应外合,帮助晋军拿下鼓城。 按理,中行吴应该喜出望外,厚待来人,然后约定献城时间,接下来便是一举攻下鼓城,再次为晋国立下不世之功。 谁料中行吴喝令绑了来人,然后遣人赴鼓城下,对着守城将士道:“两国交兵,应光明正大好好打一场。我们元帅希望你们好好守城,别让叛徒害了你们。这个人,你们好好审问审问吧。对了,你们的城池有许多地方毁损了,好好修缮,加强战备,我军不日要攻城了。” 那位想当叛徒的鼓国将军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,结果是可想而知的,鼓国将军被杀! 晋军有不少人便不理解,有部属问中行吴:“元帅,这本是一大好机会可以立即攻下鼓城,可是元帅却为何放过这样的机会呢?” 中行吴道:“我生平最恨的便是出卖国家的人,这种叛徒实乃奸邪小人,人人得以诛之。如果我接受了这样的叛徒,因为叛徒之功而得到鼓城,就必须给予奖赏。但我奖赏叛徒,就是鼓励了奸邪,这于道义来讲是得不偿失的。” 这话传至鼓城,鼓国军民对中行吴大为赞赏,看来,这位晋军元帅确实是一位光明磊落的君子。 既杀叛徒,清除了隐患,鼓国军心顿时一振,全民皆兵,修缮城墙,筹备物资。看来中行吴想要拿下鼓城是增加了不少难度。 但中行吴根本不强攻鼓城,他就下令团团包围鼓城,不许攻城。 围城足足三个月了,鼓城粮草即将耗尽,紧绷了三个月的保家卫国神经终于松弛了。鼓国人是知道,再围下去那全城军民都将因粮草耗尽而不战自乱。唉,硬扛是扛不过去了,降了吧。 鼓国国君鸢鞮于是便派人要求投降。 春秋时期的战场,往往是对方一投降,那就意味着这场战斗取得了胜利。而出征讨伐的目的就是为了取胜,让对方屈服。既然鼓国求降,那意味着中行吴又取胜了。 第(2/3)页